淡水原名滬尾:”滬”是在濱海用礁石疊成袋狀的矮圍牆,用來捕魚,”尾”則指河流末端的河口地帶。
五虎崗特殊地形:大屯火山群熔岩向四周流去,形成一條條低緩的餘坡,在淡水境內則岔成5條如手指般的丘陵,俗稱五虎崗。由河口方向算起第1崗設有滬尾砲台。第2崗建有紅毛城,紅毛城後的埔頂和谷地中的新店(三民街以西)兩區,是外商和基督教的勢力區。第3崗重建街和清水街為主的漢人聚落,崗頭是祖師廟。第4崗是淡江大學。第5崗上是聖本篤修道院和公墓。
福佑宮(三級古蹟):淡水最老的廟,草創於雍正年間,在嘉慶元年(1796)重建供奉媽祖。
重建街:淡水最早形成的街道。
米市仔街:今清水街北段俗稱米市仔街,因在清代,這條街上有許多米店,並附設碾米的土壟間。
祖師廟:位於五虎崗第3崗的崗頭上,建於1932年。
龍山寺(三級古蹟):建於咸豐8年(1858),寺內觀音從晉江安海的龍山寺分靈而來。
紅樓:建於19世紀末期,是一位富有的李姓船商所建的住宅。
偕醫館(縣定古蹟):建於1879年。
長老教會教堂(縣定古蹟):1891年初建是白色牆壁和與方形鐘塔建築,1932年重建成為現在的仿歌德式教堂。
滬尾砲台(二級古蹟):五虎崗第1崗,中法戰爭後劉銘傳在基隆淡水等地修築新式的砲台。
埔頂洋樓:海關總稅務司公署(小白宮) (三級古蹟),馬偕住宅,牧師樓,,姑娘樓。
牛津學堂(二級古蹟):1880年馬偕牧師回加拿大,家鄉(OXFORD COUNTY)居民捐款讓他在台灣建學校。
淡江中學:創辦於1914年原是基督教長老教會培養傳教士的教會學校。
紅毛城(一級古蹟):
Jinshan Temple(二級古蹟):建於道光2年(1822),供奉定光古佛為閩西汀州客家移民的地方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