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 14,2013(六) 南澳古道(舊武塔古道),莎韻之鐘
行程路線:南澳車站 → BUS → 10:05金洋部落 → 產業道路約5KM → 南澳古道口 → 一號吊橋 → 二號吊橋 → 步道終點3.15K處 → 原路折返 → 金洋部落3:20 → 3:35BUS → 莎韻紀念碑 → 警車 → 莎韻之鐘 → BUS → 南澳車站 (1.5KM ~2.0KM 多處坍塌)
SEP 14,2013(六) 南澳古道(舊武塔古道),莎韻之鐘
行程路線:南澳車站 → BUS → 10:05金洋部落 → 產業道路約5KM → 南澳古道口 → 一號吊橋 → 二號吊橋 → 步道終點3.15K處 → 原路折返 → 金洋部落3:20 → 3:35BUS → 莎韻紀念碑 → 警車 → 莎韻之鐘 → BUS → 南澳車站 (1.5KM ~2.0KM 多處坍塌)
蘇花公路
蘇花公路是省道台九線的一段。北起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橋,南至是花蓮縣花蓮市中正中山路口花蓮郵局前,全長118公里(現今里程縮短至102.4公里),大致依海岸線修築,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。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,是一條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。
蘇花公路的歷史可追溯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,為鞏固邊防與安撫原住民,福建省陸路提督羅大春費時兩年開闢「平路一丈,山蹊六尺」為準之路,俾能通行輿馬,當時稱做「北路」(蘇花古道),沿途蘇澳-(20)-東澳-(30)-大南澳-(35)-大濁水-(25)-大清水-(35)-得其黎-(10)-新城-(50)-歧萊花蓮港-(20)-吳全城-(39)-大巴籠-(22)-周塱社-(22)-秀孤巒水尾。全程總計 308里。
(宜蘭縣蘇澳鎮)白米橋104.7k →砲台山(左叉台2線往南方澳)→正道橋(113k,海拔約300-350公尺,蘇花公路臨海最高點)→烏岩角觀景台(114.2K,蘇花公路安魂碑) →大坑橋(116k,大崩塌區112~116) →慶安堂(117K,開路先鋒爺)→東澳橋118k(至南澳橋,公路西側屬南澳鄉、東側屬蘇澳鎮)→新澳隧道(長1162m,海拔約250公尺,以東有舊道往烏石鼻)→(南澳鄉)南澳車站(131k)→ 南澳橋→武塔→魯基岳夫(日治時期為著名停車場,海拔約230公尺,Rukiyoh,旁有萼溫斷崖)→觀音(又名高峰,海拔約224公尺)→觀音石146.9k→漢本車站(蘇花公路中間點)→澳花隧道(長488m)→大濁水橋155.5k(花蓮宜蘭縣界) →(花蓮縣秀林鄉)大濁水橋155.5k →和平村157.6k →和平隧道(長839m)→和中隧道(長370m)→和仁隧道(長783m)→和仁166.7k→和仁臨海短隧道(長28m,168k,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、清水斷崖北端)→仁清隧道(長200m,海拔約70公尺)→和清隧道(長315m)→大清水(吳錦文段長紀念碑)→大清水隧道(長521m)→ 13號隧道(長632m)→錦文隧道(長406m)→匯德隧道(長1500m,蘇花公路最長隧道,其外靠海處有舊清水隧道,長513m,封閉)→崇德觀景台→崇德隧道(長325m)→德惠橋(177k,清水斷崖南端,蘇花公路進入花蓮平地之始)→崇德村179.1k →太魯閣大橋北端(右叉路為蘇花公路舊線,往錦文橋、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)→(新城鄉)興田(太魯閣大橋南端,接台8縣中橫公路)→南三棧189.1k(縣道193叉路,往七星潭)→北埔196.3k(新城鄉公所)→花蓮機場→花蓮教育大學→(花蓮市)花蓮市界→府前路→花蓮縣政府(花蓮新市區)→花蓮郵局前205.3k(中正中山路口,蘇花公路原終點)→中正中華路口(花蓮酒廠,右叉路中華路台9丙線,花東縱谷公路舊線,往鯉魚潭)→吉安溪(花蓮市界)→(吉安鄉)花蓮市界→南埔207.2k(蘇花公路新終點,左叉路台11縣往花東海岸公路)
AUG 3,2013(六) 宜蘭蘇澳 蘇花古道(大南澳越嶺段)
「蘇花古道」,是聯絡蘇澳與花蓮之間最早的一條官道,建於清朝同治13年(1874)。
當時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領兵營,負責開闢,北起蘇澳,南至花蓮港北岸,長約二百里。短短數月即闢建完成,僅寬約三尺,能容步卒行軍的山路而已。
行程路線(4K * 2):南澳站 → 天后宮(南口) → 水準點→ 南澳嶺西南峰 → 南澳嶺 → 南澳嶺北峰 → 觀景台 → 戰備道(北口) → U-Turn → 天后宮(南口)
JUL 7,2013(日) 巨壁千仞 清水斷崖(蘇花公路) 清水斷崖:北起和仁臨海隧道(太魯閣國家公園和仁界址碑南方),南至崇德隧道南口,長約九公里,自海平面直上海拔2408公尺之清水山,峭壁穿雲,波瀾壯闊,巨壁千仞,汪洋萬頃,美不勝收。
包括得其黎(崇德與其北方之石硿仔)斷崖、清水斷崖與卡那崗(和仁)斷崖。
和仁 ←→ 崇德(約12公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