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市第一位賦詩詠誦「基隆八景」的詩人-許梓桑  

節錄 陳青松 先生(老師)著之基隆第一,人物篇/民國93年6月出版

    許梓桑(1874-1945),字迺蘭,基隆廳山村農家子弟。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四日,出生於基隆字新店街(與礦業鉅子顏雲年同庚,後同為台北瀛社詩友,引為知交),幼年嚴父見背,母胡氏敎以識字,及長授業於舉人江呈輝之門。溫文儒雅,有君子之風,除了愛好詩文外,並涉獵天文、堪輿之學。日人治台後,任職於基隆區街庄長事務所為書記,治事精勤,獲佩紳章。

    明治三十六年(1903)任基隆區街庄長,不久即升任為基隆區長。大正十年(1921)調升為基隆街助役,為幾退職,為臺北州協議會會員基隆同風會會長,服務地方凡四十餘載,備受民眾尊敬愛戴的耆宿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文恭轉錄自慶安宮2005年曆書

民國前十三年(光緒二十五年,西元一八九九年)日據時代,日政府調查本宮所有牛稠港土地時,管理人王六轉竟勾結日人,私自變賣廟產引起公憤,為街紳蔡天培所阻,嗣由街民會議向基隆廳長山名金明訴願,纏訟數載,卒將王六轉逐出本宮。民國前九年(光緒二十九年,西元一九零三年)公選基隆區長許梓桑為新管理人。

許梓桑先生,字迺蘭、號德馨,同治十三年(西元一八七四年)生於基隆市新店里,年幼亡失父親、聰明穎悟、好讀書,母親胡氏敎之以詩經,稍長授業於舉人江呈輝之門,國學造詣頗深,尤擅詩詞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許梓桑最為人稱道的詩作,是《基隆八景》,詩見於石坂莊《基隆港》,該書為大正六年(1917)610日出版的改訂第三版,前兩版都是小冊子,未載錄該詩。謹錄於後:
雞山驟雨:(今九份基隆山)

雞山屹立冠群峰,風雨蕭蕭驟幾重;極目微茫迷鳥道,高低雲樹匝陰濃。獅嶺匝雲: (今之獅球嶺)

指顧獅峯曙色分,朝朝嶺上匝浮雲;山容隱約誰能辨,絕巘高岩盡綺紋。魴頂瀑布:(今南榮公墓口,今已不存在)

雙龍飛瀑落岩中,入耳泉聲玉韻通;任爾狂風吹不斷,銀河遠瀉上天空。鱟魚凝煙:(昔日基隆內港,今已不存在)

雌雄鱟嶼海西東,毓秀鍾靈氣象同;樹色迷濛疑斷雨,憑欄一望碧烟籠。仙洞聽濤:(今之仙洞巖)

空留石洞隱仙蹤,髣髴桃源一樣同;海國波濤長擾夢,聲聲入耳聽玲瓏。社寮曉日:(今之和平島)

旭日東昇彩鳳鳴,雲霞散漫曉風生;天開曙色曈曈映,水國清光入畫明。海門澄清:(今之八尺門)

開門八尺本天成,萬古常流一色清;好是晚來霞爛熳,魚穿雲錦漾分明。杙峰聳翠:(今之基隆嶼)

萬水星羅繞杙峰,杙峰不與眾山同;孤高千仞凌霄漢,一望蒼茫鎮海東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許梓桑的老家在市區,因日本人改正市區,拆為築港地,所以他在明治四十二年(1909年)遷到“新店街八番地”,昭和六年(1931年)他選擇了當時玉田街的山腰,興建了“慶餘堂”。當時的地址是“台北州基隆市玉田町3之59番地”,今為玉田里愛四路2巷15號。從山腳通往慶餘堂的道路,為紀念他對地方的貢獻,稱為“梓桑巷”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許梓桑古厝 (基隆市文化局/文化資產)

http://www.klccab.gov.tw/_main.php?id=22&mid=12&t_type=s

 

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網/廟宇祈福

http://tour.klcg.gov.tw/b/b01_01.asp?sid=4&id=214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Gino 的頭像
Gino

Gino樂逍遙

G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